人際溝通-他在說什麼?

 


活動名稱:人際溝通-他在說什麼?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特殊教育學系 94級  周佳靜

 

 

主題名稱

人際溝通-他在說什麼?

適用年級

國中二年級

適用人數

35

編製人員

周佳靜

編製日期

94/1/02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學方法

分組討論法、講述法、腦力激盪法

學生分析

1. 學生活潑的一個班級。

2. 學校位於都市,多數家庭為雙薪家庭。

理論基礎

見附錄一

教材來源

http://counseling.ncue.edu.tw/group1.shtml

教學資源

A4白紙、你說我畫大家來分享討論單、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認知目標

1. 能了解溝通過程中的元素。

 

技能目標

2. 能學會如何表達更清楚讓他人了解。

 

情意目標

3. 能覺察自己的說話習慣。

 

1-1能說出溝通時遇到的困難。

1- 2能說出溝通時困難的原因。

 

2-1能說出哪些溝通技巧讓對方更清楚我們的表達。

2-2能運用溝通技巧表達自己的想法。

2-3能運用溝通技巧讓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

 

3-1能自我意識到自己的說話習慣用語。

3-2能從覺察中調整自己的說話習慣。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教學資源

 

 

 

 

 

 

 

 

 

 

 

 

 

 

 

 

1-1

1-2

2-1

3-1

3-2

 

 

2-2

2-3

一、 準備活動

1.      老師將全班分組兩人一組。

二、 發展活動

1.      主題介紹:

指導語:「各位同學我們這堂課要談的人際溝通,當我們在聽同學朋友說話的時候,我們真的都聽懂了嗎?」

2.你說我聽:

指導語:「接下來的活動兩兩一組,請先說好誰是A誰是B,第一回合A先形容老師當場畫在黑板的圖,由B來依照你聽到的把它畫在A4白紙上;第二回合交換。」

2.1第一回合:AB畫。

2.2請每一組的A者,到黑板畫出你所畫的。

2.3第二回合:BA畫。

2.4請每一組的B者,到黑板畫出你所畫的。

 

3.同學分享:

       老師將同學依照號碼分組(1-5號一組,6-10一組,依此類推),五人一組,共分為七組。發下討論單(見附件一)請同學針對題目討論5分鐘後,各組推派一位同學到台前分享。討論單討論問題如下:

1.擔任說的人,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說不出口的?

2.擔任畫的人,為什麼有些人畫出來跟老師的很相近,有些人畫的跟老師的圖差很多呢?

3.那些畫出來跟老師很相近的,說者是怎麼跟你說的?

4.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一些事,是說不清楚的?

5.在生活中,有沒有你聽到的理解到的,其實跟說者有些誤差?

3.1每組派一位同學分享。

4.發下學習回饋單(見附件二)

5.老師結語:

   老師主要針對這節課大家的分享作結語。

指導語:「在生活中,有些誤會的產生,往往就是說不清楚,聽不清楚。希望透過這堂課,同學多去觀察的自己的人際溝通。」

 

 

 

5

 

 

20

 

 

 

 

 

 

 

15

 

 

 

 

 

 

 

 

 

3

 

2

 

 

 

 

 

 

A4白紙

 

 

 

 

 

 

 

「你說我畫」大家來分享討論單

 

*附件

[附件一]

【你說我畫】大家來分享

l          我們的組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問題討論

1.擔任說的人,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說不出口的?

 

2.擔任畫的人,為什麼有些人畫出來跟老師的很相近,有些人畫的跟老師的圖差很多呢?

 

3.那些畫出來跟老師很相近的,說者是怎麼跟你說的?

 

4.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一些事,是說不清楚的?

 

5.在生活中,有沒有你聽到的理解到的,其實跟說者有些誤差?

 

[附件二]學習回饋單

姓名:

1.這堂課中你學會的溝通技巧是­­­­­­­­­­­

2.這堂課後,你發現自己的溝通習慣為:

3.這堂課後,你學會使用哪些溝通技巧幫助你更清楚表達自己呢?

 

*理論基礎 

()青少年之行為特徵與需要(基本理論)

青少年的同儕團體能促使青年由依賴到獨立,由家庭的控制轉為自我的控制(錢蘋,民69),提供許多青少年期發展任務的學習機會。同儕人際關係的重要特徵是平等,同儕團體提供機會給青少年學習如何與友伴相處,和同儕分享相似的問題和感受。由於青少年的社會互動是建立在相似經驗的基礎上,因此他們能互相了解,並建立共享的知識。同儕不僅是個人比較的參照團體,亦是促進個人社會化的力量之一。更具體的說,此時的青少年除了要面對生理的發展陡增,還要在社會和情緒生活方面做一番統整,包括第二性徵的發育,質疑成人的價值標準,探索為社會所接受的性格、情緒及行為等。這是複雜 、艱辛的重要轉變時期(transional period),情緒往往是處於不安與衝突的,自我亦多少處於不安與動搖之中,所以需要選擇一個由同年齡層的朋友、伙伴組成的團體,由共同的價值觀及信念形成的團體,作為依存的對象來求得自我的安定,如前所述,青少年對同儕的依賴逐漸加深,同儕人際關係在青年生活中也就特別重要。

此方案即針對青少年(國二學生)的同儕人際需求所設計,同儕關係一直是國中生所重視的,但是又往往因為青少年時期的衝動或對自己溝通過程的不了解,往往會和同學造成口角或誤會,而不知原因為何,如何避免。再者,青少年與父母的溝通更是國中生最感頭痛,藉由方案設計,提供成員有更完整而具體的學習有效人際關係的機會,幫助他們和同儕互動,也希望他們透過溝通的學習促進與父母的關係。

()活動設計理論

本方案的活動設計理論,設計的理念旨在由平常生活中的口語表達及非語言訊息中,觀察他人與自己的溝通模式,再更深入地,藉由自我的覺察,改變既有的不適當的人際互動模式,學習較適當的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其基本理論,茲分述如下:

1.語言與非語言訊息:

語言是人類溝通最直接的方式,但影響人際關係的除了語言溝通外,還包括非語言溝通,有時非語言溝通甚至比語言溝通更重要。心裡學家Albert Mebrabian就發現以對人的影響程度來看,只有百分之七的影響是來自自由語言內容;而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影響來自說話者的臉部表情;百分之三十八世來自說話者的聲音,大部分的時候語言和非語言表達是相輔相成的,因此適當的運用非語言可以有助於良好的溝通。

非語言訊息在這個方案中似乎較看不出來,不過在這個活動中,非語言訊息包括說話的語態、語氣等等,會展現出不同的說話感覺。同樣一句話,很溫和的語態或很冷冰冰的語態,給人的感受就是很不同的。

2.自我覺察:

人際溝通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如個人因素、情境因素、動機、知覺及反應等而這些因素間彼此又有存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相互關係。在核心的溝通歷程之外,個人因素,是一個主要的影響因素,影響了個人的動機,並據此確立溝通的目的,進而影響個體的知覺、反應等。溝通的歷程大約遵循此模式進行,但因人際的互動是社會性活動,有其特定的背景,因此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如文化、環境等也無法避免地會對溝通產生影響,支配個人的知覺及反應方式。(徐綺穗,85)

溝通雙方在溝通歷程中,無論有意或無意都朝著所要達成的目標前進,以此為選擇訊息的依據,做出適當的反應。而目標常為各人動機所影響,以心理學家Maslow 需求階層論(Maslow1954)的觀點來看,動機的產生又源自於個人的需求。而個人的需求影響了溝通的目標,在溝通的過程中,雙方設定的目標若不一玫或相差太遠,則無法達成共識,甚至容易產生誤會,影響互動的進行。

我們藉由知覺獲得環境中有關物體、事件或他人之訊息,是一種我們日常經驗的具體化過程(Mitchell1978)。知覺在人際互動中具有三項意義:

(1)自我知覺:了解自己所說、所表現及他人對此的印象為何。

(2)察覺他人的反應。

(3)後設知覺(metaperception):即我們試著了解別人對我們傳遞出的訊息的覺知情形,並判斷他人對我們知覺他所傳出訊息的想法(Hargie1986)。藉由知覺,個人獲得人際互動間的線索,是做出反應時一項重要依據。

    自我覺察是促進人際關係中自我進步很重要的動力之一,如果沒有充分的覺察自己的說話習慣,或說話時可能帶給他人的感受,再怎麼告訴自己如何改善人際溝通,是找不到著力點的。因此在教予人際互動的課程中,自我覺察是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