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不同~~性別刻板印象

 


活動名稱:男女大不同~~性別刻板印象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95級 劉玉琪

 

單元名稱

男女大不同~~性別刻板印象

人數

40

時間     

45分鐘

地點

一般教室

準備器材

海報、麥克筆、紙卡、ppt、回饋單

方案設計

劉玉琪

適用對象

國二生

學生特質

這一班是一群活潑的國中生,班上互動的氣氛良好,能彼此溝通分享,也會主動參與活動。由於國中生對於兩性發展存有好奇心,並且會出現一些迷思,藉由這堂課讓學生能夠對兩性有更多認識並且能互相尊重。

理論基礎

詳見附錄二

活動名稱

活動流程

時間

器材

備註

 

生活公約的建立

 

 

 

暖身活動

 

 

 

活動說明與進行

 

 

 

 

 

 

活動後心得分享

 

 

 

 

 

繪本欣賞

 

 

 

 

 

 

 

 

 

 

 

 

 

 

 

問題討論

 

 

 

 

 

 

回饋時間

 

 

 

結語

 

一、引起動機

(1)我們的生活公約:訂定班級公約,要求學生遵守。「各位同學大家好,在上課之前,老師要請大家跟我一起來建立我們的默契。首先,看到黑板上這張海報,我們現在要來訂定我們的生活公約,現在請大家想看看,如果想到任何可以當成班上的生活公約,就舉手發表」。

(2)暖身活動:性別聯想

1.      指導語:在黑板上有不同顏色和特質卡,現在老師要請大家想想看,當你看到某種顏色還有某種特質時,你會想到那是代表男生還是女生?然後寫下來

2.      指導語:看完顏色,現在黑板上有一些常見的職業,現在老師也是要請大家想想看,你覺得他代表男生還是女生?也是一樣寫下來

 

◎寫完後,請同學分成六組討論,看看自己寫的,和其他同學做比較

班級討論:

1.      同學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奧秘?我們是不是會常把一些特質灌輸在某種性別角色?

2.      你覺得這樣的答案是一定的嗎?

結語:聽完大家的想法,大家對男女生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我們把它稱做「刻板印象」,然而,不一定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特質就是大家想的那樣,所以接下來我們要進行下個活動來幫助大家更了解。

 

二、發展活動

我喜歡做我自己─繪本欣賞

書名:

(1)故事一:紙袋公主

(2)故事二:奧力佛是個娘娘腔

指導語:現在老師要跟大家介紹兩本繪本,主角分別是一個女生和一個男生,然而他們表現出來的特質完全顛覆我們之前所談的刻板印象,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兩個故事,然後大家一起找出他們哪些地方很特別,請大家看螢幕上的ppt

◎老師分別進行內容簡介:

1. 依莉莎是一位美麗的公主。她住在城堡裡,擁有許多華麗的衣服。而且,不久她就要和一位名叫雷諾的王子結婚了……

2. 奧力佛不喜歡男孩子常玩的遊戲。相反的,他喜歡在樹林裡散步,喜歡跳繩。他喜歡看書,喜歡畫圖。他還喜歡玩紙偶娃娃……

 

(2)小組討論

1.      故事一:你覺得女生一定要靠男生來保護嗎?女生可以保護男生嗎?

2.      故事二:如果有個男生講話比較溫柔,比較喜歡文靜的活動,你會怎樣去看他?

3.      你覺得女生可以有什麼特質?男生可以有什麼特質?

 

三、綜合活動

回饋時間:現在發給每個人兩張小卡,請大家一張給自己,一張給班上其中一個同學,上面寫謝下你欣賞自己還有別人的特點。

 

◎其實在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具有男性或女性的特質,男生可以溫柔體貼,女生也可以勇敢堅強,這都是每個人獨特的部分,所以不要讓性別刻板印象限制了我們的發展,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學習和班上同學相處,並且互相尊重。

 

5’

 

 

 

3’

 

 

 

 

 

 

5’

 

 

 

2’

 

 

 

 

 

10’

 

 

 

 

 

 

 

 

 

 

 

 

 

 

 

10’

 

 

 

 

 

 

7’

 

 

 

3’

 

 

 

海報、麥克筆

 

 

 

 

顏色卡x5

特質卡x5

圖片   x5

 

 

 

 

 

 

 

 

 

 

ppt播放

 

 

 

 

 

 

 

 

 

 

 

 

 

 

 

學習單

 

 

 

 

 

 

小卡x80

 

 

 

 

 

 

 

 

 

 

 

 

 

 

附錄﹝一﹞

 

 

 

附錄﹝二﹞

理論背景

 

 

 

 

 

 

 

 

 

 

 

 

 

 

 

 

 

 

 

 

 

 

 

 

附件﹝一﹞

 

 

 

 

 

 

 

 

 

 

 

 

 *附錄

[附錄一]暖身活動─性別聯想

1.指導語:在黑板上有不同顏色和特質卡,現在老師要請大家想想看,當你看到某種顏色還有某種特質時,你會想到那是代表男生還是女生?然後寫下來。

2.指導語:看完顏色,現在黑板上有一些常見的職業,現在老師也是要請大家想想看,你覺得他代表男生還是女生?也是一樣寫下來。

3.寫完後,請同學分組討論,看看自己寫的,和其他同學做比較。

班級討論:

1.同學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奧秘?我們是不是會常把一些特質灌輸在某種性別角色?

2.你覺得這樣的答案是一定的嗎?

◎紙卡顏色:紅色、藍色、紫色、綠色、黑色

特質卡:溫柔、勇敢、細心、害羞、理性

職業:警察、醫生、計程車司機、老師、髮型設計師

 

*附件

[附件一]繪本欣賞-我喜歡做我自己

1.             在「紙袋公主」故事中,公主很勇敢的救了王子,顛覆了以前英雄救美的故事,你覺得女生一定要男生保護嗎?

2.             我是男生/女生,我可以被女生保護/保護男生嗎?

3.             看完「奧力佛是個娘娘腔」這故事後,如果身旁有個男生講話比較溫柔,喜歡做一些較文靜的事情,你會怎麼看待他?

4.             你覺得女生可以有什麼特質?男生可以有什麼特質?

 [附件 二]

「男女大不同」課程活動回饋表

日期:_______________日            性別:男__________

                                                       非常不滿意  不滿意  不確定  滿意  非常滿意

1.對於這次課程活動整體的滿意度         1      2      3      4     5

2.對於這次課程活動的氣氛               1      2      3      4     5

3.對於教師的表達能力和表現    1      2      3      4     5

4.對於整個活動進行的方式               1      2      3      4     5

5.對於整個活動內容帶給你的收穫         1      2      3      4     5

6.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參與度             1      2      3      4     5

7.對於這次活動有什麼建議和任何想說的……                                                   

                                          謝謝你的參與!祝你身心愉快

 

*理論基礎 

性別角色

心理學重視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對性別的體認過程,首先為瞭解自己是男生或女生,這稱為性別認定(gender identity; 接著孩子會認識到自己的性別不會改變,即使長大還是相同,這稱為性別固定(gender stability;再接下來,孩子接受自己的性別,並在行為上表現出像個男生或女生,這稱為性別一致性(gender consistency)(彭懷真,民85)。一般兒童到小學入學時,在人格發展上就達到性別角色的固定階段(張春興,民78)。但性別角色的一致性則是要持續學習的。

有關性別角色,有幾個重要的名詞需先瞭解(彭懷真,民85):

1、性別角色(gender role):指一個文化對不同角色應有態度和活動的設定(Macionis, 1993),也指一個社會認定男性需有男性特質,女性需有女性特質,兩性有不同的任務及活動範圍(Calhoun , light and Keller, 1994)。也被認為是有關男性或女性適當行為、態度、活動的期待(Schaefer and Lamm,1995

2、性別階層化(gender stratification: 指社會中經濟資源和政治權力的分配,通常是基於男支配而女服從的原則(張承漢譯,民82)。也可指一個社會對兩性財富、權力、特權的不平等安排(Macionis,1993)。也表示在社會階層中,女性在勞動市場、政治體系、家庭地位中的不平等位置(Calhoun, Light and Keller, 1994)。

3、性別歧視(sexism: 指一種認為某一別無可避免會優於另一性別的信念(Macionis, 1993)。也指基於性別的不平等安排,通常會導致對女性的刻板化印象和歧視(Calhoun, Light and Keller, 1994)。

4、性別刻板化(gender stereotypes: 對男性或女性特質過度簡化但非常堅定的觀念(Calhoun, Light and Keller, 1994)。

5、性指向(sexual orientation:或稱「性取向」,以男性或女性為其性對象,基本上是先天的作用,但也受到後天學習的影響(秦亮,民75)。

 

性別角色如何習得

一、經由模仿而習得

經由觀察並模仿成人或其他示範者(model)的行為,是孩子學得性別刻板化行為的方式之一,時至今日,媒體(如電視、電影、錄影帶等)中的人物、小說、雜誌中對男女性別行為的描述,乃至教科書中的人物,亦都成為今日孩子習得性別角色的管道之一。

如以家庭為例,即可發現女孩經由耳濡目染習得母親的女性化行為模式、態度、思想、價值觀,男孩則為學習「男性化」行為而模仿父親的行為。

二、父母親有意的教導(透過增強方式而進行)

當一對夫婦知道自己將為人父母時,即已開始性別的「標籤」作用,諸如男嬰該買什麼衣服,什麼顏色,那一類的玩具,女嬰亦復如此,出生後的教育中父母亦不知不覺的告知孩子什麼是男生的行為,什麼是女生的行為,而對待男女嬰的態度,亦有所不同。

三、經由自我社會化而習得

心理學家kohlberg(柯爾堡)認為,當孩童接納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標籤」的時候,性別刻板化歷程於焉開始。此時孩子所選擇的活動、態度與價值觀會反映其性別取向,因為一旦所選擇的行為不符合社會認為男女孩應有的性別時孩子即會遭致同儕的排斥,乃至他人(社會)的異樣眼光,從而使得當事人會有所修正。

 

性別角色理論

一、功能學派

功能學派將家庭視為一個依照性別角色分工的群體,諸如早期的親職工作男女有別,因為功能學派認為惟有女性能哺乳,提供嬰兒養份與照顧,因此,女性必須留在家中,男性則無需於此,而是致力獲取一切家庭之所需,而此種生理上的差異做為社會角色上的分類是合理的,同時亦因如此的差異,正展現了女性是家庭子女的關注重心,而男性則負責對外的一切聯繫。

Popenoe1989)認為功能論對性別角色的看法有三(彭懷真,民85):

1、現代性別角色起源於傳統社會中就形成的以性別為基礎的勞動分工。男主外──以體力的優勢獲得食物來源,女主內──主要是照顧家庭和子女。此種明確的勞動分工是有效的社會安排,也已經在世界多數社會的價值觀和規範體系中被制度化了。

2、借用小團體的觀念,如果一個小團體想要有效地發揮作用,通常有兩種領袖──工具性領袖和情感性領袖。如果把家庭視為一個小團體,工具性角色主要由父親扮演,情感角色則由母親扮演。

3、以家的穩定性和對子女的社會化來看,有親密家人關係的家庭對社會有重要意義,是社會安定基礎之一。因此,母親扮演傳統母性角色有助於孩子人格的穩定,對社會整體有利。

二、衝突學派

國內學者彭懷真(民85)綜合相關學者(Collins, 1971; Lengermnn,Marconi & Wallace, 1978)的看法,衝突論對性別角色的看法是:

1、過去限制女性無法扮演工具性角色的理由,如缺乏控制生育的手段、女性體弱力薄等,已有根本的轉變。阻礙女性完全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經濟因素和技術限制也逐漸消除。

2、男性不願放棄長久以來的支配地位,處處限制女性介入男性已享有優勢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權力,這基本上是男性既得利益的優勢團體心態。用馬克思的架構看,男性有如資產階級,女性則像無產階級,長期處於不平等的地位。

3、 有些男性把婦女視為能控制的社會經濟資源,是一種私有財產這些男性認為唯有持續傳統的兩性角色才能繼續掌握私有財產。因此,這種視女性為私有財的觀念必須由新的性別角色來徹底改變。

 

兩性角色的特質

傳統的男性角色是慣於攫取的。一個男人必需成功、強壯、自信、聰明──永不懼怕。男人可由幾方面達成這些條件:他們可以由事業上的成功,由財富、名望、領導地位,或由服飾高貴的妻子及漂亮的姨太太來代表著他們是家庭財源的主要供應者。

然而,追求成功只是男性角色的一面而已,男人應表現得十分自信、自立,並不介意敵對,強壯而沉靜,許多男人往往力圖克制其感情。不善於流露情感,常是其美滿婚姻的主要阻礙。

另一方面,男性角色強調冒險,時常要面對挑戰,應付被奚落、被擊敗的場面,以及應付更高明的對手。在我們的文化裡,真正男人要敢於拚命(至少有時需要如此),年少的男孩學著在球賽中、在拳賽裡賭狠。年長的則在戰爭中、在職業性體育運動裡硬拚。在職業性體育運動中,包括全國最優秀的運動員,為求爭勝,捨死忘生,觀眾在現場或在電視上也最欣賞他們的表現。過分的強調這種男性角色,會成悲劇的結局。在我們社會裡,男人較易被牽引到各種的犯罪行為。成功、冷感及賭狠是男性性別角色的基本要素;卻不切實際──而人們為達成這些條件,常會造成更多問題。傳統的女性角色的期待,則較男性的來得正確。

傳統的女性性別角色假定女人需要男人的保護,並因而有所回報,作感情上的支持。理想的女人是美麗的(至少是吸引人的),並不太好強,是個好聽眾,有適應力,能安慰人。幸運的女性,在她生命中有個可靠的男人能讓她傾心相許。作為他的賢內助,予以鼓勵並讚賞其成就。

除了照顧其丈夫外,女人也期望做母親。如果不能親自照顧子女,她──而非她的丈夫──要安排委託照顧等的一切事宜。一位「好母親」在傳統觀念裡,所付出的愛心與辛勞,總是遠超過她所能獲得的回報。人們認為做母親的應以其家人的需要為首。

如同傳統的男性角色,許多典型的女性特質也未必正確,正如心理學家麥考比及賈克林(Eleanor Maccoby and Carol Jacklin1974)所表示的;雖然他考察所有自一九六六到一九七○年代早期有關性別差異的心理學研究,他們發現人們在成見中設想的許多兩性差異並無根據。

 

性別角色社會化

性別角色的形成肇因於社會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當然有眾多的因素在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四項因素如下:

一、家庭:當孩子一出生之時,即被期許有不同的行為準則,如前所述父母的刻意教導,不同的管教方式,再再有助於孩子學習到自己應有的性別角色。

二、學校:學校所採用的教科書雖然對性別角色的描述與插圖,已有所改善,但是實際上,仍然有不少地方係採用傳統性別角色的描述,而身為老師者,其在教導歷程中,亦常常不知不覺的表現出傳統性別角色的行為模式,或是對孩童的期望亦因男女之別而有異。

三、同儕:隨著孩子的成長,同儕對其影響亦不斷增加,孩子為了為能歸屬於團體,因此無形中受到團體對男女各別應有行為的看法之影響,繼而習得了性別。

四、大眾傳播媒體:大眾傳媒體對性別角色的影響力更是不容忽視,在電視、電影、雜誌等上,均可發現男性絕大多數扮演支配者、勝利者、權威的角色,女性則擔任依附、被動、情感性的角色。

 

健康的「雙性化」

事實上,依據發展心理學而言,人的可塑性強而長,亦即當人剛出生時,亦無性別之分,亦可說當時人同時具有男性與女性所需的特質,而之所以最後會發展出刻板化的傳統男性或女性角色,實乃因社會化的因素所導致,以是人們實不應該將自己的行為侷限在傳統的「男性」或「女性」的觀念之中,反而應該鼓勵人們去發展所謂的「雙性化」,此乃意味著,男人與女人既應該是男性化,亦應該是女性化,每個人都能堅持、獨立,同時也溫柔、敏感,換言之,雙性化的人們係視情況的合宜性而決定其行為,亦即雙性化的人們可以視不同情況而表現不同特性的行為,卻非考慮此行為是否符合自我角色的定義。

 

*參考資料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marry/chap0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