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之『生命妙妙妙』

 


活動名稱:生命教育之『生命妙妙妙』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95級  莊蕙慈

 

單元名稱

生命教育之『生命妙妙妙』

人數

30

時間

45分鐘

地點

一般教室

方案編製

莊蕙慈

學生背景分析

國一下學期的學生,由於跟班上的同學已經相處過一學期,彼此已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但班上還有少部分同學沒被注意到以及還沒辦法融入班級中。

教學目標

本課程希望能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本質,以及能夠去欣賞別人的特質,對生命抱持正面的態度,愉悅地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

理論背景

一、存在主義的生命意義。

二、EriksonBuhlerFrankl以及Meier & Edwards的青少年階段發展任務。

三、生命教育的目標。(詳見附錄一)

準備器材

海報、視聽器材、歌詞單、文章摘錄、愛心紙卡、回饋單。

活動名稱

活動流程

時間

器材

備註

 

生活公約的建立

 

 

 

 

暖身活動:

歌曲欣賞

 

 

 

 

 

 

 

 

  

 

 

 

 

 

文章欣賞

 

 

 

 

 

 

 

 

 

 

 

 

 

 

 

 

 

發送愛心小卡

 

 

 

 

 

 

 

 

 

 

 

 

 

 

 

一、引起動機

1.我們的生活公約:複習班級公約,要求學生遵守。(教師帶領學生念過一遍上課規範)

【指導語】:「各位同學大家好呀!在今天開始上課之前,老師要請大家跟我一起複習我們的所訂定的公約。大家看到黑板上的海報了嗎?好,我們一起大聲地把海報上的內容念出來!老師希望在這一堂課裡,大家還是可以遵守我們的約定喔!」

2.暖身活動:「未知的精彩」。

◎活動內容說明:

【指導語】:「同學你們現在應該都還只是十三或十四歲而已,往後還有一大段的日子要過,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是沒有人能預先知道的,但是不管怎樣,生命是很美好的,值得我們好好把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一首歌叫『未知的精彩』,聽完後我們會進行一些小討論唷。」

◎活動進行。

◎活動結束後,心得分享:

【指導語】:「好,現在歌曲聽完了,有沒有同學對歌詞的內容或是有任何想法的,可以舉手跟大家一起分享。」

◎老師加以解釋並帶出「對生命美好的觀感」:

【指導語】:「這首歌主要是在講,生命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更何況同學你們現在年紀還這麼輕,將來還有很多機會去經歷很多事,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對生命擁有正向的態度,創造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生命歷程唷!」

二、發展活動

文章分享:「生命—侯文詠(摘自網路文章)」

◎活動內容說明:

【指導語】:「接下來老師要帶同學一起來欣賞這篇文章,待會看完後我們大家一起來作個分享。」

◎文章閱讀

◎讀後感分享

【指導語1】:「嗯,現在大家都看完文章了,有沒有誰願意跟大家說說你的想法呢?不管什麼都可以說出來。」

【指導語2】:「那老師也來分享 一下自己的感受,有時候我們會一直去追求某些東西,但只是為了追求而追求,但,當你得到你所希望所想要的全部東西時,又代表了什麼呢?其實,我們都是很幸福的,在生活中有些被我們忽略的地方才是能讓我們最快樂的,就像處在我們週遭的人一樣,你們是不是常常注意到了對方的缺點,可是也忘了去欣賞對方的優點呢?就像文中所講到的一句話『滿足感,不是來自去滿足於你想要的,而是能感受到,你所擁有的,已是那麼足夠。』,這一點老師希望與同學共勉之。」

三、綜合活動

發送愛心

◎活動內容說明:

【指導語1】:「最後老師要帶大家一起來完成一件事,作為我們今天課程的結束,平常我們總是容易忽略掉一些默默付出的人,或是以為別人對我們好是應該的,現在就是我們也要給予回饋的時候了。」

【指導語2】:「好,現在大家都拿到三張愛心小卡了嗎,請在這三張愛心小卡上分別寫上你想對班上除了你之外的另外三個人說的話,不論是感謝或是稱讚都可以,把你心裡面想說的話寫下來,寫完後,請自己親手交給對方,給的人與收到的人都要送給對方一個笑容唷!」

◎活動進行。

◎活動結束後,心得分享:

【指導語1】:「現在大家都送完愛心了嗎?很好,那有沒有同學想要分享一下送給別人愛心的感覺呢?或是你自己收到別人給你愛心時的感受?」

【指導語2】:「非常謝謝這些同學的分享,老師希望大家以後都可以把這份心情記住,多發揮自己的優點,也多欣賞別人的優點,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囉!」

◎填寫課程回饋表

 

2’

 

 

 

 

 

10’

 

 

 

 

 

 

 

 

 

 

 

 

 

 

 

10’

 

 

 

 

 

 

 

 

 

 

 

 

 

 

 

 

20’

 

 

 

 

 

 

 

 

 

 

 

 

 

 

 

 

3’

 

海報

 

 

 

 

 

歌詞單、視聽器材

 

 

 

 

 

 

 

 

 

 

 

 

 

 

 

文章摘錄

 

 

 

 

 

 

 

 

 

 

 

  

 

 

 

 

愛心紙卡

 

 

 

 

 

 

 

 

 

 

 

 

 

 

 

 

回饋單

 

附錄二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

[附件一]

未知的精采
作詞:小寒 作曲:黃韻仁 編曲:黃韻仁
 
夢該往哪開 通往什麼未來
年輕的動脈 直覺就是路牌
 
別出心裁 真心的愛無可取代
 
我未知的未來 不要誰來編排
期待是種色彩 信手塗改
 
日子充滿自信 風采
未知的歲月 有多麼多姿多彩 由我自己來主宰
 
生命是舞台 天天新鮮題材
不需要天才 只想玩得開懷
 
別再發呆 錯過了用什麼取代
 

[附件二]

生命--候文詠

 你有沒有感受到,生命並不好過,而你希望你不在那個環境中?你覺得生命是痛苦的,工作不好,生命不好,所有事都不對勁?以下的故事,可能令你改變對生命的看法:

我和一位朋友傾談,他說雖然有兩份工作,而每月的收入僅僅稍逾一千元,但他已很高興了,我很奇怪他還可以那麼開心,因為他的收入微薄,要節衣縮食才可以供養他年邁的父母,他的岳父母,太太,兩個女兒,還有一般家庭的各項開支,他解釋說,是因為一次在數年前他在印度目睹的事件,當時他因為一次重大的挫折、心情低落。所以到印度散心,他說他親眼看到一個印度婦人用割肉刀將她的兒子的右手切下了。那婦人無助的眼神,那四歲的稚童痛苦的呻吟,至今仍令他難以釋懷。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那母親要這樣做?是否她的孩子太頑皮,或是他的手受到感染?都不是,原來只是為了行乞!那絕望母親特意把孩子弄成傷殘,使他可以在街上行乞,我的朋友嚇呆了,他把他吃到一半的麵包放下,隨即有五六個小孩湧至,爭著這片佈滿沙石的麵包,就如面對飢餓時的自然反應。

他對這情景很吃驚,他著他的導遊開車把他送到最近的麵包店,他去到其中兩家,把它們所的麵包都買下來,麵包店的老闆很愕然,不過還是願意把所有都賣給他。他花了不足一百元,就買到約四百塊麵包(即每塊少於25),又用了一百元買一些日用品。於是,他坐在一部載滿麵包的貨車往街上去,當他分發麵包和日用品給那些大部份是傷殘的兒童時,他們都報以歡喜和鞠躬,就是這樣,他在生命中第一次想到人們怎麼可以為一片價值不足25仙的麵包而放棄自己的尊嚴。

他開始對自己說他是多麼的幸運─他有個完整的身軀,有一份工作,有個家庭,有機會抱怨食品的好與壞,有機會穿衣服,有機會擁有很多這些人沒有的東西。現在,我開始想到,和感受到!我的生命是否真的,那麼差?也許…我就覺得不是那麼差,你呢?或者下一次你覺得自己的生命很差的時候,想想那個因為行乞失去了一隻手的小孩吧!

『滿足感』不是來自滿足於你想要的,而是了解到你所擁有的是那麼多。當快樂之門關上時,另一道門就會打開,但很多時我們只盯著已關的門而沒有看到已為我們打開的那道門。的確,我們要到失去時才知到我們擁有,但我們亦要等到東西來臨時才知道我們沒有它們。對人付出所有的愛並不能確保他們同樣愛你!

不要期望愛人會有回報;只管讓愛在他們的心中成長,但如果沒有成長,那便滿足於愛已在你心中成長。一分鐘便可以摧毀一個人,一小時便可以喜歡一個人,一天便可以愛一個人,但要一生人的時間才可以忘記一個人。不要只看外表,因為它會欺騙你;不要只看財富,因為它會褪色。找一個能令你微笑的人,因為一個微笑就可以令你心情變好,找一個可以令你會心微笑的人。有時候,你對一個人的掛念,足以令你從夢想中抓他們出來,擁抱他們!追尋你的夢想,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一個你想做的人,因為你只活一次,亦只得一次機會去做所你想做的事。祝你有足夠的快樂令你甜蜜,足夠的嘗試令你堅強,足夠的傷感令你有血有肉,足夠的希望令你快樂。

常常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如這角度令你受到傷害,它一樣在傷害對方。最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最好的東西,他們只是把握和珍惜所有他們得到的東西。那些會哭、會受傷害、曾經尋覓、曾經嘗試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們珍惜那些曾經擦過他們生命的人的重要性。愛由一個微笑開始,經過擁吻而成長,以一滴眼淚結朿,最美好的將來永遠建基於已被遺忘的過去,你的生命不會順利,除非你放下過去的失敗和痛苦。當你出生的時候,你在哭而你周圍的人都在微笑,用心過活,使你在死時,你在微笑而你周圍的人都在哭。

[附件三]

生命教育之「認識生命的美好」課程活動回饋表

日期:_______________

性別:男__________

                                        非常滿意  滿意  不確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對於這次課程活動整體的滿意度        5     4     3     2     1

2.對於報告同學的表達能力和表現        5     4     3     2     1

3.對於整個活動進行的方式                5     4     3     2     1

4.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參與度               5     4     3     2     1

5.對於這次活動有什麼建議和任何想說的……

 

謝謝你的參與!祝你身心愉快

 

*附錄

生活公約:

參與討論、輪流發言   靈活反應、積極表達 

服從尊重、民主自治   風度言談、心得分享

認真學習、仔細聆聽   細心觀察、積極負責

輕聲細語、維持秩序   從做中學、互助合作

 

*理論基礎 

學生問題分析:

一、生命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目的何在?人的價值與功能為何?人為什麼要活著?生與死有何差別?……等一連串對人生的疑問困惑是自人有人類以來及長期存在著。存在主義論者認為人生並非空無,相反的,人生存有(being)就是最大的意義所在。

存在主義並認為人生有六大命題:

*自我有覺察的能力:人可以自省和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具有覺察的能力,越能覺察自己,越能增加自由之相對責任。

*自由與責任並存:人生是自由的,但並不是逃避或為所欲為,自由與責任相隨。

*獨特性與群集性並有:人生的存有就是獨一無二的獨特性,但人在保有自己的獨特性時,能需與他人及自然界來往。

*意義之追求:人生有尋求人生意義與目的的自然傾向,同時我們也在尋求個人的完整性。不過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人本身,而存在追求過程中,是個人發展與創造出來的。

*焦慮是人生的一部份:只要是人就不可避免焦慮,但它可以刺激成長,也是體驗和重建人生的信號,所以我們要面對、忍受和接納焦慮。

*死亡與不存在的覺察:人有生即有死,死亡是不能避免的。也因為人會死亡、不存在,人生才有價值,所以積極面對死亡,會使人生變得豐富,體驗人生的有限,就是人生意義的所在。(黃德祥,民73)

由這樣的觀點來看,人生並無固定模式與答案,人生是一種歷程,所以要引導學生去覺察、去嘗試、去體驗,畢竟人生是有限的。

二、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

青年期的一個中心問題便是「我是誰?」、「我該往何處去?」。這也是未來生活的主題之一─—對認定的需求,使我們有別於其他個體。「我是誰?」這個問題始於嬰兒期,嬰兒首次發現自己是與母親分開的個體。當兒童開始認識自我的界限,拋開自我中心式的思考方式,由同伴的反應中評斷自己的行為和價值時,便是在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Erikson認為青少年正處於「認定危機」,此時期必須解決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將來才能成為獨特的成年人。藉由一連串的探索與嘗試,青少年選擇自己所忠於的價值觀和人,而不單是接收父母那套想法,形成自我認定。所謂穩定的自我認定是一種感覺,它涵蓋對過去的延續、瞭解現在的意義及知道未來的方向(Cote & Levine , 1983)。

Buhler 將人生劃分為四階段,其中青少年階段著重於擴充對活動的參與,以試探及發展生活目標發展(Reker , 1984);意義治療大師Frankl1986)認為青春期的青少年最易受到生命意義問題的衝擊,認為個人的生命意義是有待發現,而非被創造;Meier & Edwards (1974)也曾做過研究,發現青少年的發展任務應該也包括對生命意義及目標的試探與追尋(宋秋蓉,民81)。

三、生命教育的目標:

*生命教育與終身學習密切結合:終身學習已成為時勢潮流之所趨,「活到老學到老」,才能適應資訊爆炸與變遷快速的二十一世紀。終身學習的內容不一而足,但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生命教育必將為人重視,而與終身學習密切結合。

*生命教育必將成為學校教育的重心:傳統學校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而攸關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與生命的目標等均未加深思熟慮。故各級學校,自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乃至大專校院必將生命教育作為學校教育重心,方能培養自尊尊人之國民。

*家庭、學校與社會「三合一」推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始自家庭,加強於學校與社會。如果光靠學校,而家庭、社會不予重視,其收效必定不大。唯有家庭、社會體認生命教育的重要,積極與學校配合,「三合一」共同推動,生命教育才能奏效。

*重視生命品質時代的來臨:目前國人平均年齡不斷提高,但活得越久,並不代表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可以預見的是,人類將愈來愈重視生命的品質,而非生命的長短。

*學校提供多元學習、發展學生多元智慧:迦納(Gardner)所提的多元智慧,業已普遍受到重視,學校不應只重視IQEQ,而應提供多元學習的環境,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發揮其天賦潛能,使學生都能擁有成功的機會和完美的人生。

*兼具科技與人文的素養:重理工輕人文、重物質輕精神的教育,已造成年輕人普遍缺乏人文素養、人生理想與宏觀視野,同時也對人類生命的意義帶來衝擊與挑戰。E世代的青少年在享受科技文明之餘,亦將面對上述相關問題的挑戰,故應加強生命教育,使人們能受益於科技文明,卻不致於蒙其害。

輔導策略:

生命教育主要在輔導學生體驗與建構生命的意義,進而尊重生命、熱愛生命。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輔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尊與自信、輔導學生反省與確立人生觀及價值觀、提昇對人的關懷,增進學生人際互動能力也都是生命教育的目標。由生命教育的目標及實施內容、方式來看,生命教育屬情意類意味較濃的教育,需要透過許多催化技術,方能達到效果,且重視成員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促進成員自我之發展。故生命教育可在課堂上實施,亦可用於團體情境。

              過去教育內容在計畫上,缺乏整體的規劃,社會常常批評教育是「各彈各的調、各走各的路」,因為缺乏整合觀念,使得教育的重點變成教孩子成「材」,而不是教孩子成「人」,在發展上已有偏差,因此,生命教育推展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培養出一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教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希望強調「生命的價值」。曾志朗表示,過去學校的教育透過生活教育、兩性教育及公民教育,啟發學生珍惜生命,然而,生命教育除了這些內涵外,另外一個相當重要目標,就是讓學生瞭解生命的價值,希望透過整體生命教育課程的規劃,使學生知道生命的意義為何?生命的價值又是什麼?讓學生從根源上瞭解生命的價值,建立對生命的真正認識。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把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一分為二,並認為科學是進步的,人文是保守的,缺乏對人的整體瞭解。因此,生命教育的推展,就是基於對一個人的整體性、完整性及合一性的瞭解,讓人不再一分為二,而是希望教育過程中,讓學生通盤瞭解人文與科學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參考資料 

http://guidance.ncue.edu.tw/prm13.shtml

http://guidance.ncue.edu.tw/material13.shtml

http://www.lksh.tpc.edu.tw/gld/gld6/%A5%CD%A9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