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你我他

 


活動名稱:人際關係-你我他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95級  陳怡螢

 

單元

 

        

人際關係-你我他

對象

國中二年級

人數

42

時間

45分鐘

地點

一般教室

教學目標

1、從同儕身上,找出他人的優點,進而得知好的人際關係特質。

2、如何與他人有良好的人際溝通。

3、找到屬於自己的人際溝通模式。

準備器材

CD、歌詞、PPT、電腦、繪本、紙張、彩色筆、錄音機

理論基礎

包涵了有人際關係的定義、功能、特性以及溝通的具體理念與原則等,詳細內容請見附錄一。

設計者

輔三甲   91110010   陳怡螢

教學活動

活動流程

時間

教具及教學資源

備註

暖身活動:歌曲欣賞 

 

 

 

 

 

 

 

 

 

 

 

 

 

My Dear Friends

 

 

 

 

 

 

 

 

 

 

 

 

 

 

 

 

 

 

 

我心中的彩虹魚

 

 

 

 

 

 

 

 

 

 

 

 

 

 

 

 

 

 

分享討論

 

 

一.主要活動:歌曲欣賞

【指導語】

一、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聽一首歌,五月天的「垃圾車」。

二、大家有聽過嗎?有聽過的同學可以一起唱,沒有聽過的同學先聽聽看吧!

【指導語】

一、各位同學,在聽完了這首歌有什麼想法或感覺呢?

二、老師先說用這首歌的涵義與老師的看法。

三.老師統整大家的意見並帶入主題-人際關係。    

【指導語】

大家現在和同學相處在一起,有些人和大家都可以打成一片,但是有些人總是一個人,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呢?那我們一起想想看吧!

 

.主要活動:My Dear Friends

【指導語】

今天我們要玩一個小遊戲,叫做My Dear Friends。

◎活動內容說明

【指導語】

1、大家手上都有貼紙,現在你先想想看,在班上有哪些同學是你欣賞的。

2、等一下,老師會請你把手中的貼紙貼在你欣賞的同學身上。

    活動進行

1、好,現在開始進行。

2、還剩一分鐘,大家要快點把貼紙貼在欣賞的同學身上喔!

◎  活動結束

【指導語】

1、好,大家都貼好了吧!

2、現在,大家數數看自己身上有幾張貼紙。

3、誰是最多的阿?

4、我們一起想想看,為什麼有人會受到怎麼多人欣賞呢?

 

三、主要活動:我心中的彩虹魚

【指導語】

一、經由剛才的活動,相信大家對於怎樣的特質是人與人相處中所希望有的,都有些瞭解了。

二、我們現在來一起看一本繪本「彩虹魚」。

◎活動內容說明

【指導語】

1、大家桌上都有白紙和一些彩色筆。

2、在看完了這本書之後,來做一本屬於自己的彩虹魚。

3、這個彩虹魚是代表著你自己,也是表示著你自己希望自己具備有什麼的特質,可以幫助自己在人際溝通上更順利。

◎  活動進行

◎  活動結束

【指導語】

1、好,大家都畫好了嗎?再一分鐘。

2、請大家回到小組裡頭。

 

四、主要活動:分享與討論:

【指導語】

各位同學,把你的繪本和自己的小組分享,等一會我們請各組派一個人分享大家的繪本。

二、各組分享

三、統整

【指導語】

1、大家看到學習單的部分,現在先寫這張學習單。

2、老師帶領同學一起看學習單。

3、回饋:

今天,我們從聽五月天的垃圾車、玩小遊戲到創作自己的繪本,我想大家對於人和人之間要如何溝通、相處都有一些了解與認識了,希望同學可以對於今天的活動給予老師一些回饋。我們今天的課就到這邊告一段落。

5’

 

 

 

 

3’

 

 

 

 

 

1’

 

 

 

5’

 

 

 

 

 

 

 

 

 

 

 

 

3’

 

 

 

 

 

5’

 

 

 

 

10’

 

 

 

 

 

 

 

2’

 

 

5’

 

 

 

3’

 

 

 

4’

 

 

 

 

 

 

 

 

錄音機、CD、歌詞、歌手簡介

 

 

 

 

 

 

 

 

 

 

 

 

 

 

 

貼紙、遊戲卡、PPT和音樂

 

 

 

 

 

 

 

 

 

 

 

 

 

 

 

 

 

繪本、電腦、紙張、彩色筆

 

 

 

 

 

 

 

 

 

 

 

 

 

 

 

 

 

音樂、CD Player

 

 

 

 

 

學習單、PPT

 

 

 

回饋單、音樂和PPT

理論基礎之人際關係定義

 

 

 

 

 

 

 

 

 

理論基礎之人際關係的功能、吸引要素

 

 

 

 

 

 

 

 

 

 

 

 

 

 

 

 

 

 

 

 

 

 

 

理論基礎之輔導策略

 

 

 


 

*附件

[附件一]

五月天----垃圾車歌詞

雖然你脾氣壞 對待朋友又差 凸槌又更愛牽拖
佳在你遇到我 不愛計較的我 算你壞人有好命
我走路你坐車 你吃飯我洗碗 你被欺負我拼命
若為了爽到你 可以艱苦到我 因為 咱緣分不可散
有你 我才未孤單 有你的陪伴 我才有靠山
你若不爽 我是你的垃圾車 每天 聽你的心聲
有你 我才未孤單 有你的陪伴 我才有靠山
你若歡喜 我是你的垃圾車 每天 為你唱歌
愛情有影傷肝 想到我就會驚 親像熱天洗溫泉
頭暈目暗的我 愛到整身軀汗 我 歡喜又擱甘願 給你快活
 
*五月天簡介

  五月天,由五個對音樂永遠喜愛、對創作滿懷熱情的年輕人所組成的樂團。成為第一個帶領台灣樂團風潮的學生樂團。高中時代於師大附中就讀的阿信.怪獸.瑪莎.石頭就已是學校風雲人物,不僅擔任吉他社前後任社長.副社長,更擔任畢聯會.班聯會主席,畢業之後他們也順利考取實踐大學.台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進入大學之後他們更努力於音樂創作與爭取現場表演機會。

        1998年他們將自己創作及全製作的DEMO送到福茂.SONY.滾石唱片爭取發專輯的機會,DEMO剛好被李宗盛聽到,他用”新世紀未來的音樂將屬於他們”來形容五月天,而他們也在1998年與滾石簽下合約,發第1張專輯前公司為磨練及增強他們的現場演出及技巧也安排他們擔任亞洲新天王任賢齊的樂團跟著小齊南征北討學習經驗,也讓他們在發片前增加許多信心,鼓手諺明也在此時加入五月天。

[附件二]

〝人際關係-你我他〞學習單

1.      朋友對你而言是什麼呢?

 

2.      你發現到人緣好的人,有哪些特質呢?哪些是自己有的?哪些是自己沒有的?

 

3.      我理想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呢?

 

4.      從這個單元中,我學到了什麼?

 

5.上完這個單元後,我有什麼想法呢?

 

[附件三]

〝人際關係-你我他〞回饋單

                                          非常滿意 不滿意滿意 非常滿意

1.對於這次課程活動的整體滿意度       1       2     3      4

2.對於這次活動的氣氛                     1       2     3      4

3.對於授課老師的表現                     1       2     3      4

4.對於活動內容的滿意度                    1       2     3      4

5.對於活動所帶給你的收穫                   1       2     3      4

6.對於整個活動有無其他建議或想法?    

 

 

 

*理論基礎 

人際關係的意義與重要性

 *問題成因分析

壹、 人際關係

自生到死,關係是人類經驗的核心,而任何關係最主要的成分即是兩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並且相互依賴,LevingerSnoek所提出的相互依賴模式(model of -interdependence)即主張相互依賴的程度可以由零接觸(兩個無關的個體)→知曉(單向的態度或印象)→表面接觸(雙向態度但少許互動)→共同關係(輕度互賴到中度互賴到強烈互賴之連續過程),而強烈互賴即為親近關係(close relationship),也是一種接近、分享、相屬及支持的感覺(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199746頁)或分享個人的想法、感情及秘密的需求(陳皎眉等,5頁)。而且在「在一個關係中,妳能夠表現你真正的感覺。」換言之,「任何一方都不需要犧牲違背自己或不敢發言;任何一方都能以平等的態度來表現自己的強弱或優。」(見9頁 )另外KeyesKeyes所主張的應把持誠實的交流、不要強求、致力於自己的充實、善意的動機、提供無條件的愛、建立快樂的關係、及透過幫助別人來充實自己等都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

貳、人際關係的功能

 人際關係至少有四種功能,這也是人們為何選擇發展人際關係的原因。

 1.減輕寂寞 2.尋求刺激3.增進自我瞭解 4.增加快樂、減少痛苦。

 參、人際關係的特性

   1.人際關係是不斷地在改變的,它的發展也是有階段性的。

人際關係是一種動態的關係,Joseph. A.Devito(1983)認為人際關係的發展一般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一)接觸期(contact stage)

人際關係的開始,雙方第一次見面,彼此打量對方,有些學者研究認為,在平均四分鐘的接觸,就已經決定了彼此是否喜歡對方,是否要與對方繼續來往,所以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二)涉入期(involvement stage)

如果初次見面的接觸都感到滿意,就會進入涉入期。

在這一階段裡,彼此會更進一步瞭解對方,此時彼此的人格特質、價值觀、興趣與嗜好、優缺點都會逐一顯露。

    --à如果越來越投機,相見恨晚,進入親密期。

    --à如果發現差異蠻多、察覺對方不似剛開始所想的那樣,就可能漸漸疏遠、終止感情,或停留在涉入期,成為普通朋友。

(三)親密期(Intimacy stage

此階段裡,可能彼此有承諾、相聚時間增加,談話內容越來越深入。

--à感覺很好的會維持此親密關係

--à感覺束縛,可能回到涉入期。

-à可能相處日見磨差、衝突,進入惡化期。

(四)惡化期(Deterioration stage

可能讓親密關係貶值的原因:當兵、出國深造、第三者、衝突無法解決….

惡化期的關係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à使用建設性方法,解決衝突,可以回到親密期。

--à解離期。

(五)解離期(Dissolution stage

朋友絕交、離婚….

原因:時空、情境、關係惡化….

感受:痛苦----à企圖挽回關係

解脫感

2. 人際關係是需要時間、精力去維持。沒有一個關係是一蹴可及,所有的關係使於接觸,所以要有好的人際關係,要先去認識人,也讓別人認識你。

3. 人際關係不斷在變化,影響的因素很多,會令人感到成長、喜悅,也難免會令人挫折、傷心。

4. 自我瞭解及自我接納,培養有利於人際關係的特質、會使你更有能力經營好的、具有成長性的人際關係。

5. 人際關係是經由溝通來開始建立和維持的,而人際關係的營

   造與溝通技巧是學習而來的。

、人際吸引及其要素

BerscheidPeplau發現堅固的友誼與正面溫暖的關係是使各個年齡層人們感到高興的事物,而無法與他人維持正面關係會使人感到孤獨,進而感到沒有價值、缺乏希望、無助、無力、以及疏離,而此種人際間的吸引顯示出人類是一種具有高度社會意識的動物,不但關係著個人生死與快樂,而且更進一步地是人類辣量繁衍並倖存的原因,因此本文在探索人際溝通前,將先從人際吸引的要素著手。

綜合各家學者之意見,人際吸引的要素可以就下列方向說明之:(參考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1989;李茂興、余柏泉譯,1995;黃安邦編譯,1990;楊語芸譯,1997

一、個人特質:

    具有真誠(包括真誠、誠實、忠誠、真實、值得信賴、可靠),溫暖(如友善、正面態度),能力(擁有社交技巧,智慧,有能力)等特質者是最受歡迎的個體,然而,一個「過於完美」反而會引起不舒服感,因為一個擁有小小疏忽或「失態」的人反而顯示出其「人性化」的一面,使其更受到歡迎。

此外,外表吸引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基本上,人們具有「美就是好」的刻板化印象,人們認為外貌姣好者通常也較成功、較聰明、較有趣、較獨立、較會交際、較具性吸引力,而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不論男女,具有較佳外表的人較受人喜愛,此乃月暈效應(halo effect)所致。而且外表的吸引力對其周圍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當相貌平凡的個體和一名非常漂亮的陌生人在一起時,會被評定為較不吸引人,此稱之為「相對效果」(contrast effect);反之,如被認為二人是朋友時,則該個體會被評定為較具吸引人,此則稱為「逸散效果」(radiating effect)。

二、熟悉性familiarity):

基本上,熟悉培養了喜歡,只要某人經常出現在你面前,就能增加你喜歡他的程度,此稱之為「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然而,曝光效應有其極限,如果一開始出現就感到強烈的厭惡時,則曝光效應將無從產生;過多的重複曝光可能引起厭惡或煩膩;二人之興趣、需求、或人格特質相衝突時,當接觸頻繁時,彼此間的衝突會誇大或惡化。

三、接近性(proximity):

一般而言,人們彼此間的空間距離與喜歡程度成反比,換言之,人們會和他們住得最近、坐得最近、甚至於編號或姓氏最近的人成為好朋友,所以近鄰比遠親更重要是有其道理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如下:接近通常能增加其熟悉性;接近性經常與相似性有關係;近距離使得人們覺得彼此是「可接近」的;接近可以促使個人之認知失調因素漸趨「一致」。

四、相似性similarity

態度、種族、宗教、政治、社會階層、教育、及年齡等的相似性都能影響吸引力。一則因為相似性有酬賞作用,再則相似性有助於人們達到認知之一致性。但是相似性也有其極限:例如,面對一個情緒困擾的人,態度的相似反而「降低」了喜歡的程度;過渡的相似會使人有面對「複製人」的困擾存在;當被不同態度的人能接納時,此種有差異的友誼關係即是一種酬賞。

五、互補性

雖然相似性形成「物以類聚」,但是彼此特質之互補而造成「人際間之相互吸引」,惟此種論點之支持度較低。

六、讚美的效果

許多實驗顯示出:在多數的情形下,人們會喜歡對我們有正面評價的人,但是此等讚美需出於真心,而且不是別有用心的或企圖操縱的。

七、被人喜歡的效果

當人們接近一個人時,對方的所顯現出來的高興與興奮有助於彼此的吸引力,因而增加彼此的喜歡程度,因此「對世界微笑,世界也會對你微笑」的諺語是蘊藏著相當程度真理的。然而,交往過程可以分成四種類型:完全正面,完全負面,由負面轉變成正面(利得),由正面轉變成負面(損失),其中以「利得」(先負再正)最能獲得對方喜歡,而以「損失」(先正再負)最不能獲得對方之喜歡,這種現象稱為「得失效果」(gain-loss effect)。

八、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自我揭露亦為與他人共享內心的感受及訊息,可以分為敘述性的和評估性的兩大類,前者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事實,後者向他人透露自己的意見與感受。其功能至少有表達、自我澄清、社會認可、社會控制、促進關係發展等五種。

AltmanTaylor提出「社會滲透」(social penetration)之人際關係發展模式,顯示出自我揭露的深度和廣度如「楔子」般地由陌生人相互表達較狹窄也較表面化的內涵,慢慢地如楔子般地滲透深入內心,因而表達內心深處的感受,並且揭露的主題也較廣泛。人際關係的層次就如同「楔子」般地發展的,而且,只有在極謹慎的逐步自我揭露的過程中,慢慢而依照情境地揭露自己,否則,會引起對方有「交淺言深」之焦慮與防禦,反而不美。此外,自我揭露也存在著「相對性」,彼此相當程度的自我揭露有助於彼此的相互喜歡:他人自我揭露的層次如比我們對他的揭露深,則我們可能會覺得個人的隱私被貿然侵犯而感受到威脅,因此會希望終止關係的發展;反之,我們自我揭露的層次比對方深入時,則會有受傷害或覺得愚蠢,也因此不願持續深入彼此的關係。換言之,雙方相同程度的自我揭露最有助於彼此關係的發展,也最容易獲得彼此的喜歡。

*輔導策略

()加強人際關係的原則

→不批評、抱怨及指責他人;學習善解人意及寬恕別人。

  1. 滿足他人(渴望被肯定)的感覺。

  2. 以誠懇、和善的心去對待別人。

  3. 尊重別人的需要及感覺。

  4. 誠心的讚美他人。

()溝通之理念策略與具體原則

美國有位學者根據溝通(communication)之十三個英文字母提出了溝通的十三個理念,相當有其參考性,茲列舉如下:

1. Cooperate(合作) 2. Open (開放) 3. Material(材料)

4. Method(方法) 5. Unique(獨特) 6. Needs(需求)

7. Improve(改善) 8. Care(關懷) 9. Assertive(肯定)

10. Training(訓練) 11. Issue(問題) 12. Ours(共識)

13. Never too late(永不嫌遲)

此外另外有位學者認為改善溝通有七種策略,因為其字首都是"A",故稱之為「改善溝通之七”A”策略」:

1. Accept(接納) 2. Aware (覺知) 3. Attention(專注)

4. Achievement(成就) 5. Arrangement(安排適當的環境)

6. Avoid(避免)Active listening(主動的傾聽)

Wahlroos(鄭慧玲譯,1990)在其所著的「家庭溝通:促進家人和諧的10個秘訣和20個原則」一書中就提出溝通的二十原則,雖稱是家庭溝通之原則,但在一般人際溝通也有其適用性,頗有參考價值,茲列舉如下:

1.    行動往往「說」得比言語更大聲,非語言的溝通比語言的溝通更有力。

2.    重要的,就強調;不重要的,就忽略。

3.    盡可能表達好而確實的溝通。

4.    溝通時要清楚且具體。

5.    言詞要切實際且合理。

6.    以言語表達來驗證你的每一個假設;在做之前要得到對方的贊同。

7.    承認每一件事都可以有多方面的看法。

8.    承認別人是有可能對你觀察入微。

9.    不要讓好言的討論變成惡言的爭吵。

10.坦誠面對自己的感受;只要是有意義的問題就提出來,不要怕凡擾了對方。

11.不要用不當的溝通技巧;不要陷入惡劣的吵架。

12.溝通造成的效果比本意重要。

13.接受一切感覺,並試著去瞭解:不要接受一切行為,但要試著去瞭解。

14.要委婉體貼而有禮的尊重對方和他的感受。

15.不要說教或訓話;最好用發問的方式。

16.不要找藉口。

17.不要嘮叨,叫罵或發牢騷。

18.得幽默時且幽默,當嚴肅時要嚴肅;不要以取笑他人為樂。

19.學會傾聽。

20.不要玩惡意的把戲。

如果每個人都能彼此有效地運用上述溝通之理念、策略與具體原則來進行人際溝通,相信會是有效且具有建設性的積極溝通,相對地,也有助於人際關係並進一步地改進每個人之心理健康。